时间:2020-02-21 09:59
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分类:至道 | 评论:0人 | 浏览:1,517次
- 正文内容
- 我来说两句:(已有0人参与)
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毛主席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可见,无论是搞经济还是打仗,只要领导层的决策和路线是正确的。接下来主要就是要干部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了。
这一点,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如此。打仗需要有人带兵,带兵的将领是干部。治国理政,需要人治理各级政府,这些官员就是干部。做企业,需要有人带领员工,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这些职业的管理者,就是干部。任何组织离开了干部,就如同人的身体离开了脏腑。没有脏腑的人,或者脏腑很虚弱的人,他的心脏和肢体再强大,他这个人整体上也是虚弱无力的。
在兵书《三略》中也非常精辟的指出过,军事斗争的核心就是四个字:任贤擒敌。通俗的讲,就是找到能打胜仗的好干部,来克敌制胜。
那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呢?如何识别好干部和坏干部呢?干部都有哪些不同优劣级别的类型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做过非常精彩的回答。
先交待一下周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在周朝时期,国家的最上层是天子。天子下面是诸侯,诸侯下面是卿大夫。卿大夫下面是士,士下面是庶民。天子拥有全天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是天下最大的大老板,还是其他各级所有小老板的总老板。诸侯和卿大夫都有封地,而且封地能世袭,用现在的话来说,诸侯和卿大夫,他们也都是老板。士是没有封地的,他们不是老板,他们就是当时的职业管理者,一辈子辗转各大公司求职,如果立了大功,以后就会有封地,才能从打工的变成老板。那时候的士,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干部。或者是职场上所讲的职业管理者。
士下面是庶民,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庶民就是基层员工,负责干活做具体的事情的。庶民出身的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好好读书,先成为士,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然后立功获得封土,最后才能做老板。
管理学这个词,现在很时髦。但是大多数人的人,都不理解管理的本质。什么叫管理学呢?管理学的起源,是为了培养士人,让他们学成入仕做官,管理国家。这门学问,就是现在俗称的管理学。什么是管理者呢?管理者的本义,就是入仕做官的士人。做官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吗?不是的。它需要专业的系统训练。等学好了,才能去做官。也就是学而优则仕。学不好的,还得回家接着种地,或者干些其他的营生。
孔子当时开办了一个士人培训学校,也就是一所干部培训大学。这个学校,和后来的抗大,性质是类似的,都是为了专门培养干部,培养职业管理者的。孔子做这个事,做了有几十年,他是这个领域里面千年一遇的大宗师。所以他对干部的分类评级,对干部培训,干部管理这些事的见解,是非常专业的。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孔子眼里第一流的干部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子贡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好干部呢?”
孔子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都很得体、有分寸、守规矩;不会逾矩无耻。他总是能够基于正确路线做出正确方案。无论君王派遣他去哪里做什么事,他都能把事情成,输出正确的结果,不辱君命。这样的干部,就可以说是一个一流的干部了。”
我们来拆解一下孔子眼里一流干部的基本素养:
1、能理解组织的全局,清楚组织的约束边界。
2、能理解正确的路线,做事不会偏离路线。
3、清楚自己行为的边界,不会越轨。不会做出无耻之事。
4、懂规矩懂纪律。格局大,视野宽。有主动思考的能力。
5、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理有谱,懂得怎么做事。
6、既不越界,又能把事情做成的能力。
7、忠于组织,服从指挥,能领会上级的意图,并把上级的命令贯彻执行下去,输出正确结果。
8、超强的通用管理能力,不管什么地方,不管什么事务,都能胜任。能打硬仗,能打胜者。
9、能参与治国理政,管理国家层面的政事。
10、对结果负责的能力。一定能完成任务。有仁心,既能爱人,也能成事。
11、能力可以胜任国家级干部,省部级干部,也就是说,能受命于君王,为中央或者为诸侯做事。
按照孔子的标准,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干部,或者自己有没有潜质,以后能成为一个一流的好干部。从现实中看,光这个行已有耻,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
在现代管理学中,人们喜欢把一个员工的基本素养,分成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价值观,另一个维度是绩效。实际上呢,这只是在原理上,暗合了孔子的思想,所以才能在实践中有效果。行已有耻,这是价值观的维度。不辱君命,这是绩效的维度。现代管理学,把绩效考核制度,弄的那么玄乎,实际上孔子用八个字就讲清楚了。
孔子眼中的二流干部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子贡又问:“那二流的干部是什么样的呢?”
孔子说:“宗族里的长者,都称赞他孝顺。周围的乡亲们,也都说他是个好人。”
我们来拆解一下,孔子眼中二流干部的基本素养:
1、能做到基本的孝悌。
为什么孔子对孝悌看的这么重要呢,因为这是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面,管理者最基本的素养,孝则不忤逆上级,悌则能仁爱同事和下级。管理者的天职,就是连接上级和下级,接受上级的命令,组织下属,完成一个既定的任务,给出一个符合预期的结果。
如果一个管理者连上级的命令都不听,对待同事和下级,也都是横眉冷眼飞扬跋扈的,他显然是无法领导一个团队的。这种孝悌的管理者基本功,怎么训练出来的呢?孔子认为,要从家庭这种小规模组织里,就得开始训练。如果一个人,在家里都不听父母的,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友爱,这样的人是无法训练成为专业的士的。
所以,孝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种家庭关系,而是职业管理者的基本功。必须得对上级要忠,对下级要爱,这样一个组织,才能通过通过专业的管理者,连接和凝聚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反之,如果对上级的命令不听,对下级没有爱心不负责任,这个组织会飞快的分崩离析。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忠,是指对上级要忠;恕,就是要设身处地的为下属着想,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公司层面,也是如此。孝悌忠恕的道理,并不是大家平时理解的那样,只是家庭管理的市井小智慧,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
《论语》这本书,绝非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只是讲世俗智慧的书,它是讲怎么做管理者的书,教干部怎么治国理政的书,这本书的义理深不可测。
试问孔子眼里这样的二流干部,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们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专业的管理者比较奇缺呢?因为齐家这一关,通过家庭这个小组织,来系统的训练一个专业的管理者,这一环节消失了。所以,现在的管理者,大多数都是直接不读小学,直接从幼儿园跳到大学里面去读书。
一个家教失败的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并且,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个家教有方的人。
2、只能管理中小型组织。管理能力的上限,是一个宗族,和一个乡。
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如果一家有十口人的话,那么差不多就是可以管理五千到十二万人。放到现在,这样的一个二流干部,可以管理我们的一个乡镇。或者管理一个员工十几万人的巨型企业。
3、有非常良好的组织关系连接能力。对上礼敬,对下亲仁。
4、能理解规则,良好的遵守规则的能力。
5、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6、是一个能按照规则,能对组织输出主动驱动力的人。
7、具备按照既定规则,输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8、做事情,心里有谱。
9、对结果负责的能力。
孔子眼中的三流干部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贡接着问道:“三流的干部是怎样的呢?”
孔子说:“这样的人没有规则,言行不合理不适宜,对事情心里没谱,想一出是一出,不管什么是自己说的话,还是别人说的话,都会听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管结果好不好。遇到事情,不经正确的理论和路线的指导,就喜欢摸着干,干着摸。既浅薄又固执,自以为是,这样的干部,就是一个小人。不过这样的人呢,执行力上还行,单看脖子以下的话,也是勉强可以当作干部来使用的。”
我们来拆解一下,孔子眼中的三流干部,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1、脖子以上部分的能力为零。
2、没有理论能力。
3、不理解规则,不理解组织。
4、会犯价值观的错误,和路线的错误。
5、缺乏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来判断言行是否合理的能力。
6、只能具体做事,没有变通能力。
7、脖子以下的部分,执行力还行。
8、能给出一个可能非常坏的结果。
我们现在的管理学,喜欢讲执行力,认为执行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好干部。而实际上呢,只是单纯的执行力强的干部,在孔子眼里,这样的干部,顶多只是一个三流干部。如果从脖子以上看的话呢,这样的干部,实际上只能是一个小人。注意,在很多语境中,小人并不是骂人话,而是说不能做管理者,只能做基础工作的基层员工。
一个组织里面,如果找了一堆执行力为王,但是做事不带脑子的人,这个组织还是挺危险的。因为他们虽然执行力还行,但是他们会犯价值观的错误,和路线的错误。
现在的管理学,喜欢讲什么所谓的决胜执行力,执行力为王的管理理论,不管理论路线对不对,也不管后果会怎样,先摸着干了再说。这在孔子看来,其实就是一群做事不带脑子的三流干部的菜鸡互啄。
孔子论三流干部的这段话,经常被人误解和困惑。因为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那孔子到底是让人守信,还是不守信呢?实际上,这两个地方并不矛盾。人而无信,讲的是守信的意思。言必信,则是指,一些人不管听什么话,或者自己说了什么话,都认为是正确的,并且还按照不经省察的方案去做事,以至于出现错误的路线、错误的行为和错误的结果。这两个地方的区别,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
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样的才是做事带脑子的好干部。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不听谁的,只听对的。不管是什么事,不依着别人或者自己的意见来做,只按照对的方法来做。什么才是终极的正确呢?天地之理就是最正确的,天下苍生就是最正确的,人民的利益就是最正确的。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要说了,那我以后谁都不听,谁都不信,我就按照我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做事。其实这还是三流干部。因为对和错,是按照符合事实和真理来判断的,是按照符合天理人心来做判断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能具备强大的智力和洞察力,能够理解最高的原理和法则,以及怀有一颗至诚至仁之心,做事情能够还原事情的真实情况,并按照真实情况为前提,按照组织和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推动事情。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是一流的干部。但是这样的人才是比较少的。
为什么讲实事求是这么难,因为能理解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的人,都近乎是一流干部了。
孔子眼中的四流干部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接着问道:“那现在社会的从政者,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呢?”
孔子说:“噫,这样的斗筲之人,怎么能算干部呢,他们怎么能入流呢?”
我们来拆解一下,孔子眼中四流干部(不入流的干部),都有哪些基本的管理者素养:
1、心里没有组织,也没有人民。
2、官僚主义,官本位。心里只有自己的官位、俸禄、仕途和利益。
3、不忠不义,既不忠于组织,也不忠于人民。
4、心里没有规则,没有规矩。没有连接上下级的能力。
5、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没有道德意识,没有底线。
6、不要脸,卑鄙下流,没有廉耻心,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7、自私自利,做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8、做事一切从个人利益或者家族利益出发。
9、没有对结果负责把事做成的能力,因为他只对自己的利益负责。
10、事情做不成,还利欲熏心,必然的欺上瞒下。
11、这样的干部,脖子以上和脖子以下的能力都是零。
12、对组织有百害而无一利。
孔子在回答子贡的话的时候,用了一个语气词噫。这个语气词,表示非常嫌弃的意思。还用了斗筲之人这样的蔑称。意思是说,这种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官位和俸禄。因为古代官员发工资都是发米,这样的人做官,不是为了君王和天下百姓,只是为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只是为了自己的官位,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往上爬,只是为了个人的富贵前程和仕途晋升。这是啥?这就是孔子批判的官僚主义。
可见,孔子对这种四流干部,有多么的恶心。但是,现在管理学,所鼓吹的干部,就是这样的四流干部。反制度,反规则,不讲规矩,不讲道德,不讲大局,对上没有忠诚之心,对下没有亲仁之心。鼓吹个人主义,鼓吹对上叛逆和对下残忍,鼓吹个人利益之上,鼓吹自私自利,打着自由的名义胡作非为,打着市场的名义谋取私利。甚至还把忠诚这种美好的素养和品质污名化,认为是不好的东西。
这样的人如果做了管理者,这个组织,很快就会变成垃圾组织。这样的组织也会很快遭到失败。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既然干部这么重要,接下来的问题,就转化成了,如何培养和管理干部,如何发现和提拔好干部,如何发现和肃清垃圾干部。我们按照孔子的这个四种干部的分类方法,以及孔子对于干部培训和干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建立更好的干部培训和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将星如云。还可以很快的识别出来哪些是好干部,哪些是坏干部。识别出来之后,对整个干部队伍,进行优化和纯化。举直错诸枉,经过这样的优化之后,这样将星如云的组织,一定能够战无不胜。
转载自至道学宫,文|白云先生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把什么都推给制度,非蠢既坏作者
-
罗荣桓元帅很不错作者
-
那些鼓吹法制的 看看香港的法制在去年是多么可笑作者
-
作者
-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可惜有些领导只会一招:多加怂人。碰到不能只靠人海战术的疫情状况就傻眼了。古人曹刿说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疫情确实在考验各级领导的智慧,最后能看出来谁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毛主席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千准万确!!!
-
作者
-
作者
-
每次看到先生的文章,都觉得好对呀!现在中,县级及以下的干部,这个政治生态真的不是很好,圈子文化始终逃不开。如果不入某个圈子,有的干部真正想做点事情,一是很难给合适的岗位,上升的空间很小;二是还会被人认为是个傻子,有些混日子的干部自己不做事,还见不得别人做事。我觉得,如何解决这个政治生态问题才最重要,让想做事、能做事的干部看到希望,有更足的工作动力。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