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3 17:09
东方三圣之一的惠能与六祖岩的传奇
分类:壬楠弟子分享 | 评论:0人 | 浏览:2,676次
- 正文内容
- 我来说两句:(已有0人参与)
东方三圣之一的惠能与六祖岩的传奇
东方三圣中其中一个就有六祖惠能!惠能奠定了佛教禅宗的基础!其中有一个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一日,五祖命各徒弟作偈,若悟大意,将选为继承人,作第六代祖。大弟子神秀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五祖见神秀偈,在诸弟子面前赞许说:依此偈修,可以免坠恶道。令弟子烧香礼敬。三更时却唤神秀入堂说:此偈未见本性,你回去再作一谒给我看。神秀苦思数日,作偈不成,心神恍惚。慧能是干杂事的,没有资格参加这场选择继承人的考试。他在礁房,偶然听到神秀所作谒,便知此偈未见本性。慧能也作一偈,因不识字,请人写在壁上,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慧能所作谒,指出世间本无任何事务,故无尘埃可沾;佛性本来是清净的,怎么会染上尘埃?这与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故而胜神秀一筹。
五祖怕人忌妒慧能,就用鞋擦了,说:也未见性。众弟子深以为然。第二天,五祖偷偷来到碓房,见慧能负着石碓奋力舂米,感叹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就应该这样啊。于是问:米熟了没有?慧能答道:米早熟了,只差没有筛子。五祖用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走了,慧能会意,三更时来到五祖住处。五祖为慧能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三更受法,没有一人知道。五祖又把世代相传的衣钵正式传与慧能,令他为第六代祖,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五祖吩咐慧能:你必须快快离开,否则怕有人会害你,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分讲出来,免得僧人来争夺衣钵。
而在惠能禅修过的几个地方当中有一个六祖岩是住了十几年的!也就是在这里修炼顿悟成祖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段故事。
惠能离开师傅五祖,往南。他历经万山千水过四会来到怀集,登上冷坑上爱岭龟嘴岩。明朝·名作家徐道,把惠能喻作上天下凡的神仙,在中华开天辟地的人物志《神仙全传》述:能跪受,师(五祖)密传衣钵,令隐于怀,嘱曰:“汝缘在南,宜往教授,持此袈裟以为法信”。命速去。中途徒众持刀杖急追,能以钵覆石上,众争取不动,挥石乱磕不已,良久散去。能潜取奔至怀州(怀集古代曾称威州)上爱岭石室(龟嘴岩)中栖迟。此岩是由天然岩石形成,三面可阻风雨,冬暖夏凉,洞里有小泉可解渴,岩前有桃果供品尝,周邻古木参天幽静宜人,是座世间独有的天然佛宫。它是慧能隐居怀、会十五年间,居住时间最长和修炼顿悟成祖的地方,可誉中华禅宗六祖与南禅鼻祖的圣地。在慧能出山后,乡民们为纪念他便把龟嘴岩改称为六祖岩(现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祖岩俯向的冷坑河水口竹园旁昔日架有座杉竹料的“天神桥”。前辈传说这是为纪念六祖惠能曾乘舟经此地,到黄坭岗(现佛祖岗,亦叫佛仔岗)暂住,后登龟嘴岩修禅顿悟成祖。乡亲们崇仰六祖惠能是“天上下凡的神仙”,故即桥号叫“天神桥”。这桥北边是古木参天的群岭森山,与平畴广宽的良田,至今尚遗留有六祖惠能上山采药的大佛岭和参农共耕的大佛洞、大佛塘足迹地名。在上世纪改河时“天神桥”已移建在佛祖岗下方约一公里的新河畔,新建桥是钢筋水泥的乡村道中桥,桥南岸有佛祖岗大佛浪、杏功寺、善根村等处古迹,北岸是新开发的双甘村菜果基地。《怀集县志》新本载:一九七四年在冷坑楼边田洞出土一条独木舟(出土地距佛祖岗两公里左右)。有学者议,这条古代的先进交通工具在此地出土,有于六祖惠能“逢怀则止”及到怀登上龟嘴岩修禅成祖有密缘。
龟嘴岩前冷坑大地,竹林郁郁葱葱,竹子“身忍风霜、节亮胸宽、心中洁廉、逝亦益民”。惠能性爱竹子,他夜间住岩修练禅理,白天下岭参农访农,砍竹编织,他身穿短袖唐装,足踏稻草鞋,手拿柴头刀,全神砍竹子,编造出乡民喜好的生活用品和实用的生产工具。传说,宋·名画家梁楷曾参采惠能熟练的劳动人民形象,挥毫素画出“六祖”图轴珍品画轴一幅。该画现藏印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书画卷首章。
邻近村寨上山砍柴、打猎、采药的乡民经常到龟嘴岩看望惠能及与他谈说天地,岭下竹寨兰香是其中一人。兰香是个勤劳而乐于助人的山乡姑娘,年岁快近三十还未过他门,她凡上山必与同伴进入龟嘴岩,见见慧能,谈谈家常。慧能兴趣习农,在岭下的一块开荒地种有外来的优质花生(粗粒、白肉、多油、味香),兰香不辞劳苦,和母亲常帮助他共同除草、松土、施肥。金秋季节,兰香又把母亲代榨好的花生油带上龟嘴岩送给慧能。此时,慧能十指合掌谢意,两竹罐金黄花生油,他只收下一罐并说道:”你带一罐回家去,与家人共同享受劳动成果”,并吩咐把剩下的花生果,分发给乡民做种籽繁植。由于这些花生优质,及当地乡民精心耕作,经世代耕种,传为现在冷坑地区盛产的名传四邻的特香花生油。
十月十日太祖节,家家户户舂糯米大白糍,兰香受母亲吩咐,于午后提着拾双(20只)大白糍(俗语意指双圆十足相合不离),上龟嘴岩送给慧能,此时俩人面相对坐在石凳上,微眼相望,久久无语。兰香即动手把一只白糍分成两半,意欲各吃半边,以喻在心合圆。慧能见此欢笑说:“自己动手,方便干净”。他(她)俩人边吃边谈家常,不觉间太阳快下山了,慧能送兰香回家心切,而兰香心有所想,急切等待的是慧能“回音”。她一等二听,未达心意(相爱好合),这时,她鼓起勇气,低头细声说:现在天黑了,山高路险,今晚我就在此“度夜”(睡觉)。倾刻,“佛在自心”的佛门戒律警鼓着慧能,他即往石缝里取出《金刚经》、《心经》两本经书,面向兰香说:“这两本经书是你哥哥想要借看的,现在我送你回家,顺便到你家作客过节,和送这两本经书给你哥哥学习修炼”。
俩人行至天堂岭坳时,突然听闻山鹿的哀叫声,他(她)俩人快步走近一看,原是早出山林的两只山鹿,被猎人挖的土穴安放的竹拉线弓吊着了。此时,慧能趁机向兰香传讲“放生、禁杀”的戒规佛理(笔者理解这是与现时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科学道理相同也),并即合力解救开山鹿,使它返回大森林安生。
慧能经隐居四会、怀集间十五年,刻苦修练,顿悟成佛,于仪凤元年(676年)出山离开怀集(原肇庆市委宣传部长丘均《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传》:“惠能驻锡时间最久的地方是怀集冷坑上爱岭龟嘴岩”)在广州光孝寺剃度,坐坛中华禅宗六祖。从此,慧能告别了众乡亲和兰香。兰香心里难过,宿食不安,独坐竹园,静听惠能佳音,何知惠能一别不归,她曾一度精神失常,后经亲人与同伴相慰解,她自愿遵奉佛规出家为尼,离别双亲住进龟嘴岩(六祖岩)。兰香这一举动,乡民称赞她是出了娘家,未进卢氏家门的“六祖婆”。此后,兰香承传慧能禅佛学风,坚持身心归佛,普度众生,并勤耕俭食,与弘扬“杏林济世”美德,为民治病。常见的儿科、妇科、外伤杂症,她总能药到回春,并不收贫困患者分文药钱,深受乡称赞,人们赞呼她是神医“佛婆头(老太)”。
六祖岩前的仙桃果,可口味美,引来了很多乡民共同品尝,可是一些贪心之徒,偷摘果子,泛折果枝,致使桃树受损,果质变味,“六祖婆”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她当即带领几个姐妹挥锄培土,松根添肥、除虫削枝精心护理,使桃树很快旺盛,恢复产出了“肥大、粉红、有核无仁、清香可口,四季结实”的原来“只可即摘就地即吃、外拿别处果子即会变味”的特异仙桃果味。人们为铭记“六祖婆”护育仙桃有功,把仙桃果称叫“佛婆果”。
据传“六祖婆”兰香逝世后,乡民们把她的遗体安葬在六祖岩附近山坳上,和在六祖岩内安设着她的佛座,以追念她与慧能同心归佛。凡逢岁旱,她随民意(神座坐在特制竹轿)下岭亲往田岗,察看灾情,灵感上帝,及时喜降甘雨,解救旱作,求得丰收。乡亲们众口赞说:六祖婆在生弘扬“杏林济世”为民治病解疾;逝亦无忘“普佑众生”,灵惦百姓饥饿。《怀集县志》乾隆本仙释篇载:“岁旱,祷雨辄(即)应”。
兰香与慧能的“六祖婆”奇缘千古传。至明·崇祯十四年(1640年)怀集县令李盆(举人、江苏人)得知此神奇古迹,即倡议在县城河段的南溪南岸石级清泉傍建起一座六祖庵(庵是佛家众尼隐居地或纪念场所之称。而六祖慧能也曾在此处与民同居,他饮过水的两口清泉后人念称六祖井),以纪念她(他)俩“出家贞洁、修成正果、普泽天下、万代香烟”的崇佛精神。明·举人李瀚(县教谕、新会人)赋诗《石井清泉》:何年神爷凿青冥,石骨流来一派青。不为行人济炎渴,千秋巢许亦虚名。
六祖岩,我在2010年的春节期间去过一次,这里的风景果然很好!
(文/黄远钦,2010年9月12日发布于新浪博客,2020年发现博客被封)